公司新闻
当前位置:首页>>新闻中心>>公司新闻
茶炉——老沧口街消失了的一道风景线
信息来源:青岛海创开发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 时间:2015-12-04 00:00:00   浏览:2475

大眼核儿,开茶炉儿,

一百块钱倒一壶儿。

这是上世纪50年代初的一首儿歌。这里说的一百块钱是指旧币一分钱。

我所知道的最早茶炉在老沧口中兴路中段。东边是明月戏院,西边和北边为市场,街道两边都是小业主开的各种前店后厂和住家户。茶炉设在一家临街的房子里,用煤炭烧一个简易的小锅炉,一只排气管伸出窗户,每当水开的时候,蒸汽吹得哨音尖叫,意思是在通知自己的顾客们:水开了!

听到哨子声,邻居们像是得到了什么指令,有的提着水壶,有的抱着暖瓶,有的干脆端着装好茶叶的茶壶,到那里去用滚开的热水泡茶叶,这样沏出的茶会更香。



原始的茶炉最早只是用砖砌起一个大炉子,上面盖一块铁板,铁板上掏几个窟窿,放几把铁皮燎壶在上面,下面烧着煤,旁边一个大风箱,呼达呼达地拉着。水开了,溢出来,热气蒸腾扑面,赶快止火。自从发明了简易锅炉以后,茶炉进了房子,有了自己的门面,就演变成为一种固定职业了。

茶炉的兴起有它的客观市场需求。沧口地区纺织厂多,女工劳动强度大,车间里闷热,出汗多,喝水就多。她们喜欢喝茶,家里住房又狭窄,夏天不方便用火,公共茶炉就有了它的生存空间。

沧口的茶炉有多少家我没有统计过,在市区中心地段,我只记得除中兴路外,永康路、石门路、桑园路、永安路、松柏路、保和路、沧台路都有,它们既卖开水,也有开水栓卖自来水的,也兼卖香烟糖果之类。房子稍微宽绰一点的,时常有熟人在里面喝茶聊天。但不是经营性的茶馆,因为这是个忙碌的工商之地,不像江南和京城,有那么多闲人雅士。


说起开水的价格,也怪有意思的。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是五十块钱(半分)一暖瓶水,这里称为一壶。1953年换新版人民币,取消了面值半分的纸币,就变成一百块钱(一分钱)买一暖瓶水,这就有了小文开头“一百块钱倒一壶”的来由,后来涨到二分钱,再后来怎么逐级涨的谁也记不清了,反正是钱往前走,不往后退。

谁也没有想到,随着计划经济的到来,茶炉也成为一种社会福利了。1956年以后,因为煤炭实行了按人按户供应,政府给开茶炉的业主特地供应平价煤炭,它又成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记得1981年,改革开放不久,青岛市政府有关部门下文件调整茶炉的开水价格,每壶开水由五分调到一毛,在核心舆论报纸上开辟专栏进行讨论,大家争论了个不亦乐乎,现在看来如同笑话一样。

谁也不知道茶炉是什么时候消亡的。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,实行市场经济,煤炭不再供应,茶炉卖出的开水失去了价格优势。加上居民家中电器多了,开水再也不是个人人关注的民生问题,茶炉自然就退出历史舞台了。(李生德)

关闭对联广告
关闭对联广告